欢迎访问本网站!
社区实践丨我系学子赴王公庄开展“泥塑记忆,青春匠心”主题团日活动
发布时间 :2024年11月04日 作者 :法律系

为调研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现状,法学2401、2402班学生于11月3日赴长治市潞州区马厂镇王公庄村开展“泥塑记忆,青春匠心”主题团日活动,法律系兼职辅导员、双创导师贺永泉带队指导。

同学们首先参观了黄土地泥塑非遗传承体验馆和“泥吧”体验馆,通过生动形象、独具特色的泥塑墙,了解到非遗项目王公庄泥塑的历史、特点和制作工艺。接着,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大家开始DIY泥塑创作和作品展示,在转动的工作台上,每人用一捧泥土,尝试拉坯、提拉、扩口、收口等技能,同时控制水分、力度和形状。在动手实践中感受“陶”趣无穷,因“泥”精彩,体验文创的快乐,享受劳动的幸福。

接着,在我校与王公庄村委联合建设的“潞部落”数字乡村智创工作室,同学们佩戴VR头盔,线上参观村内古建筑,在实景3D模型中体验虚拟与现实的交汇,感叹现代数字科技突破时空限制的独特魅力。

随后,同学们品尝了用优质小米精细制作而成的“潞部落”小米咖啡,这种新颖健康的乡村特色饮品不含咖啡成分,但香醇可口的咖啡口感令人回味无穷。

参与是一种快乐,创造是一种享受。同学们在玩乐中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技艺,体悟到传承非遗文化的担当。

青年更有为,社区更美好

在参观体验的实践活动中,大家围绕如何将传统工艺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展开探讨,在相互交流和协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,共同为泥塑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。

奋斗青春  展望未来

作为“互联网+”和“挑战杯”竞赛的项目指导教师,贺永泉引导同学们尽情参与、热烈讨论,用心体验、用情献策,以青春之志,奋斗之姿,为本地的文旅产业和乡村新产业发展路径提供智力支持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
在老师的激励和启发下,同学们提出了开发特色泥塑旅游纪念品、设立泥塑体验工坊、推广泥塑工艺实践,提升不同类型游客的参与度,让泥塑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。同时,利用网络电商平台拓宽销售市场,与其他乡村产业相结合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创造更多就业机会,提升乡村经济效益,促进地方经济繁荣。

近年来,我校与潞州区建立广泛的校地合作,法律系师生与王公村通过“支部-社区联动”,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,发挥独特的泥塑文化特色,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大大提升了乡村容貌和群众幸福指数。通过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、乡村文化日益繁荣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,推动实现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目标。


CopyRight© 2021 长治学院-法律系
地址:山西省长治市紫金东街长治学院南校区
联系电话:0355-2178361

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(晋)ICP备2021017082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