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系历经政治系、政史系、政法系、社科系、法律与经济学系的办学历程,于2024年正式成立,现已发展成为学科优势突出、服务社会特色鲜明的区域代表性法律院系。 本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秉持教学型、应用型办学定位,践行“突破围墙办大学”理念,致力于培养德法兼修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。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。法学专业自2005年起招收本科生,现为校级重点扶持专业、一流专业建设点,法学学科入选校级重点学科,正积极推进法律硕士学位点建设。2025年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。法学专业办学20年来,为地方培养了2000余名“留得住、用得上、用得好”的高素质法治人才。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80%,专业相关度达80%,多名校友已成为基层法院、检察院领导和业务骨干。 师资结构合理,专业能力突出。本系已形成一支年龄、学缘、职称结构合理,专业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工36人,其中管理人员10人,专任教师26人,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.3%,博士教师8人,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00%。队伍中包括“太行学者”攀登人才1人、校级十佳魅力教师2人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。1名教师长期担任央视《法律讲堂》《律师来了》栏目主讲律师,1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。具有律师从业资格等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19人,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70%,同时聘请资深律师、法官、检察官担任实务导师,构建了校内外协同的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。 教学平台资源丰富多元。建有模拟法庭、物证技术实验室、综合实验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平台,配备多类法学教学软件,实验教学资源总值250.81万元。设立长治学院法治研究与交流中心、党内法规研究所等科研机构。与地方法院、检察院、律所等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5家,与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,与市律师协会共建律师学院,与市司法局合作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地方立法联系点,与山西师范大学共建MPA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。 科研与社会服务特色突显。依托学科平台优势,本系聚焦地方立法与政府法治服务研究方向,深度参与地方立法起草论证工作,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与案件评查等专业服务。近年来,教师在《法商研究》《比较法研究》《经济法论坛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,研究成果获山西省“百部(篇)工程”一等奖、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荣誉,充分展现了在地方法治建设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贡献度。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。构建“学生发展为中心、专业特色为引领”的育人体系,通过模拟法庭全真实训、实务专家进课堂、真实案例教学、赛创结合等方式,实现“理实同步、学战结合”;持续深化“司法学徒式”法官/检察官助理实习人才培养模式,相关成果获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报道;创新实施“实习—法考—考研/考公”三阶递进培养路径:第五学期及小学期集中实习,第六学期系统备战法考,第七学期冲刺考研考公;全面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,通过科学规划与个性化指导,有效提升升学就业率与法考通过率,助力优秀学生实现“法考+考研(考公)”双突破。 二、三课堂成果丰硕。法律系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,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,学生党支部成功入选2025年“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创建单位。近年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)、“挑战杯”、学宪法讲宪法、模拟法庭等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,其中省级金奖3项。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部级16项、校级10项。依托“崇德尚法 博学笃行”的系训精神,积极引导学生将法治信仰融入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,持续打造“太行法炬”宣讲团、“卓越杯”辩论赛、“笃行杯”篮球赛等品牌活动,实现学生工作与党建融合共进,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。 法律系将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,以专业发展为根基,持续深化“扎根基层、服务地方”的办学特色,以“长院加速度”奋力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高地。 更新于2025年10月 |
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(晋)ICP备2021017082号
晋公网安备
14010002001550号